答: 青少年心理障碍是指在青春期(约12-18岁)这一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遗传、生理、心理、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的情绪、行为或认知功能出现显著异常,影响其正常学习、人际交往和家庭生活的各类精神心理问题的总称。
这个时期的孩子大脑发育尚未成熟,情绪波动大,自我意识增强,面临学业、社交、自我认同等多重压力,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常见的青少年心理障碍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进食障碍(如厌食症、贪食症)、强迫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网络成瘾、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以及精神分裂症早期表现等。
其症状表现多样,可归纳为以下几大类:
-
情绪方面:
- 情绪持续低落、悲伤、易哭,对事物失去兴趣(抑郁)。
- 过度紧张、担心、害怕,坐立不安,常感“心慌”(焦虑)。
- 情绪波动剧烈,时而兴奋话多、精力旺盛,时而萎靡不振(双相可能)。
- 易怒、烦躁,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
-
行为方面:
- 学习动力下降,成绩明显下滑,逃学、厌学。
- 社交退缩,不愿与人交往,独来独往,或与不良同伴聚集。
- 行为冲动,易与人发生冲突,顶撞师长,破坏物品。
- 出现自伤行为(如割腕)、自杀念头或尝试。
- 沉迷网络或手机,难以自控(网络成瘾)。
- 饮食异常,如过度节食、暴饮暴食后催吐(进食障碍)。
-
认知与思维方面:
- 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低。
- 自我评价过低,常感到无价值、自责。
- 出现不合理或固执的想法(如强迫观念)。
- 思维混乱,言语不清,或出现妄想、幻觉(需警惕精神病性障碍)。
-
躯体方面:
- 失眠或嗜睡,食欲显著改变(大增或大减)。
- 经常抱怨头痛、胃痛、乏力等身体不适,但检查无器质性问题。
- 月经紊乱(女生)。
当这些症状持续存在,且明显影响到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时,家长应高度重视,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问: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应该去哪里就诊?广东六一儿童医院在这方面有何优势?
答: 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的迹象,应尽早带孩子到专业的儿童精神心理科或发育行为科就诊。广东六一儿童医院 在儿童及青少年心理障碍的诊疗领域具有显著的专业优势。
该医院专注于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其精神心理团队由经验丰富的儿童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和康复师组成。医院采用“医教康一体化”综合干预模式,不仅关注疾病的诊断与药物治疗,更注重:
- 精准评估: 运用专业的心理量表、访谈和必要的检查,全面评估孩子的心理状态、认知功能、家庭环境和学校适应情况。
- 多学科协作(MDT): 医生、心理师、教育专家等共同会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综合治疗: 结合药物治疗(必要时)、个体/家庭心理治疗、行为矫正、感觉统合训练、注意力训练、沙盘游戏、艺术治疗等多种手段。
- 家校联动: 与家长和学校老师保持沟通,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共同为孩子营造支持性环境。
问:能否分享两个在广东六一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真实案例?
答: 以下案例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分享,真实反映了青少年心理障碍的诊疗过程。
案例一:小宇(化名),15岁,初三学生
- 症状表现: 小宇原本成绩中等,进入初三后压力剧增。近半年来情绪持续低落,对打篮球等爱好失去兴趣,经常独自发呆,不愿与家人交流。晚上难以入睡,白天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成绩大幅下滑。他常感到“没意思”、“活着很累”,甚至流露过“不想活了”的念头。父母起初以为是“叛逆”或“学习压力大”,后察觉异常,带其就诊。
- 诊疗过程: 在广东六一儿童医院,医生通过详细评估,确诊小宇为“青少年抑郁症”。治疗方案包括:在严密监护下使用适合青少年的抗抑郁药物;心理治疗师为其进行认知行为治疗(CBT),帮助他识别和改变“我什么都做不好”等消极思维,并教授情绪调节技巧;同时,医生为父母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改善沟通方式,减轻其学业压力。医院还与学校联系,建议给予适当的理解和支持。
- 治疗效果: 经过三个多月的系统治疗,小宇的情绪逐渐稳定,睡眠改善,开始愿意参与家庭活动。他学会了用新的方式看待压力和挫折,自杀念头消失。在老师和家人的鼓励下,他逐步恢复学习信心,状态稳步回升。家长感慨:“原来孩子不是‘懒’,而是生病了。及时就医,才没让悲剧发生。”
案例二:萌萌(化名),13岁,初一女生
- 症状表现: 萌萌升入初中后,因身材微胖受到同学嘲笑,开始过度关注体重。她严格节食,每天只吃少量蔬菜水果,甚至进行剧烈运动后催吐。体重在半年内骤降20斤,出现闭经、怕冷、脱发等症状,但依然觉得自己“很胖”。她情绪焦虑、易怒,拒绝与同学交往,成绩一落千丈。
- 诊疗过程: 家长带萌萌到广东六一儿童医院就诊。医生结合其症状和身体检查,确诊为“神经性厌食症”,伴有显著的焦虑和体像障碍。治疗采用多学科协作:营养师制定科学的饮食恢复计划;心理治疗师进行家庭治疗和个体心理干预,帮助她纠正扭曲的体像认知,处理被嘲笑带来的创伤;医生在必要时使用药物改善焦虑情绪和调节内分泌。整个治疗过程注重与家长的紧密合作,重建健康的喂养环境。
- 治疗效果: 经过半年的住院及门诊综合治疗,萌萌的体重恢复至健康范围,月经恢复,身体机能逐步正常。她的认知偏差得到纠正,能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身体。情绪趋于平稳,开始尝试与同学接触。她表示:“现在明白了,健康比‘瘦’重要得多。感谢医生帮我找回了自己。”
问:总结来说,面对青少年心理障碍,家长最应该怎么做?
答: 家长最应该做到:
- 提高觉察: 关注孩子的情绪、行为、睡眠、饮食、学业和社交的细微变化,不简单归因为“叛逆”或“学习压力”。
- 及时求助: 一旦发现异常,应果断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如广东六一儿童医院)寻求评估,避免延误。
- 耐心倾听,避免指责: 用开放、非评判的态度与孩子沟通,表达关心而非责备,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
- 积极参与治疗: 配合医生和心理师的建议,参与家庭教育指导,调整家庭互动模式,为孩子创造安全、包容的成长环境。
青少年心理障碍可防可治。通过早期识别、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绝大多数孩子都能走出阴霾,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