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时间:2025-08-29
自闭症和孤独症的区别在哪里?——广东六一儿童医院专家为您解答
Q1:自闭症和孤独症是两种不同的病吗?
A: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疑问。其实,自闭症和孤独症并不是两种不同的疾病,而是同一种疾病的两种称呼。简单来说:
“自闭症”是“孤独症”的俗称,两者指的是同一种疾病——医学上统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就像“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一样,一个偏口语化,一个更专业。在日常交流中,人们习惯说“自闭症”;而在医学诊断、科研和正式文件中,更多使用“孤独症”或“孤独症谱系障碍”这一术语。
因此,它们没有本质区别,病因、症状、诊断标准和干预方法完全相同。
Q2:什么是孤独症谱系障碍?它有哪些核心表现?
A: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类起源于婴幼儿期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影响孩子的社交沟通能力和行为模式。由于症状轻重不一,表现形式多样,因此被称为“谱系障碍”——就像一条光谱,一端是症状较重、伴有智力障碍的孩子,另一端是智力正常甚至超常、仅在社交和行为上存在困难的“高功能”个体。
其核心症状包括:
社交互动障碍:
沟通交流困难:
重复刻板的行为与狭窄兴趣:
这些症状通常在孩子2-3岁前就能观察到,越早干预,改善效果越好。
Q3:广东六一儿童医院在孤独症评估与干预中有哪些专业优势?
A:广东六一儿童医院专注于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的诊疗,在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识别、精准评估和综合干预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医院设有儿童心理行为评估中心,采用国际通用的诊断工具(如CARS量表、ABC行为 checklist、ADOS社交评估等),结合家长访谈、行为观察和发育测评,进行多维度综合判断,避免误诊或漏诊。
治疗上强调“早发现、早干预、家庭参与”的原则,提供个性化康复方案,包括:行为矫正训练(如ABA)、语言与沟通训练、社交技能小组、感统训练、家长养育指导等,帮助孩子提升核心能力,减轻家庭负担。
真实患者案例分享
案例一:“不理人”的两岁男孩,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
小宇,2岁8个月,因“不看人、不说话、不理人”由家长带到广东六一儿童医院就诊。家长反映,孩子对叫名无反应,不会指物表达需求,喜欢独自排列玩具车,反复开关门,对动画片广告词却能完整复述。医生在观察中发现,小宇回避眼神接触,缺乏共同注意,有明显刻板行为。经系统评估,结合发育史和行为特征,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医院为其制定个体化干预计划,包括每周语言训练、ABA行为课程和家庭指导。三个月后,小宇开始有短暂眼神交流,能模仿发音,逐渐愿意参与亲子游戏,家长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案例二:聪明却“不合群”的小学生,被误认为“性格孤僻”
小航,8岁,智力优秀,记忆力强,尤其擅长拼图和数字记忆。但老师反映他“不会合作”“说话太直接”“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无法理解同学的玩笑,常因规则被打破而情绪激动,体育课不愿排队,午餐时拒绝与他人同桌。家长一度认为孩子只是“内向”“有个性”。经转介至广东六一儿童医院,医生发现小航存在社交认知缺陷:他难以理解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隐含语义,兴趣狭窄,思维刻板。最终诊断为“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曾称阿斯伯格综合征)。通过社交技能训练小组、情绪调节辅导和学校适应支持,小航逐渐学会换位思考,减少冲突,开始尝试与同学建立简单友谊,老师评价他“变得柔软了”。
Q4:如果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自闭症),家长该怎么办?
A:面对诊断,家长应做到:
广东六一儿童医院始终秉持“以孩子为本,以家庭为基”的服务理念,为每一位孤独症儿童提供专业评估、个性化干预与长期随访,帮助孩子突破沟通壁垒,逐步融入社会,绽放属于他们的独特光芒。
—— 广东六一儿童医院 温馨提示
关注微信,及时了解医院信息,也可24小时预约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