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时间:2025-09-01
多动症能恢复到正常吗?——广东六一儿童医院权威解答
Q1:什么是多动症?它只是孩子“好动”吗?
A: 多动症,医学全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并非简单的“调皮”“精力旺盛”或“家教不严”。
它通常在儿童期(12岁前)起病,核心表现包括三大方面:
这些行为显著超出同龄儿童的正常范围,且在家庭、学校、社交等多个场景中持续存在,严重影响学习效率、人际关系和自尊心。
值得注意的是,约60%的多动症儿童症状会持续到青少年甚至成年期,表现为拖延、时间管理差、情绪不稳等,影响职业发展与生活质量。
Q2:多动症的孩子能恢复正常吗?可以治愈吗?
A: 这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需要明确的是: ❌ 目前尚无“彻底根治”多动症的药物或方法; ✅ 但通过科学、系统、长期的综合干预,绝大多数孩子可以实现显著改善甚至临床康复——即:
所谓“恢复正常”,不是要求孩子变得“完全安静”“完美专注”,而是帮助其发挥潜能、弥补短板、过上有质量的生活。干预越早、越规范、家庭参与越深入,康复效果越理想。
Q3:多动症有哪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A: 多动症的治疗不能依赖单一手段,必须采用**“医学评估+行为干预+家庭支持+学校配合”的综合模式**。广东六一儿童医院基于“六一神经靶向修复疗法”理念,融合国际主流方法,形成特色诊疗体系:
1. 精准评估与个体化方案
2. 行为干预与康复训练(核心)
3. 医学支持与神经调节
4. 家庭与学校指导
Q4:能否分享一些真实的治疗案例?
A: 当然可以。以下是两位在广东六一儿童医院接受系统干预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患儿案例(为保护隐私,已做匿名化处理):
案例一:小航,7岁,小学一年级——从“课堂捣乱王”到进步标兵
病情介绍: 小航上课坐不住,常离开座位走动,注意力极不集中,作业拖拉,错误百出,与同学冲突频繁,老师多次请家长。家长以为是“调皮”,后经广东六一儿童医院评估,确诊为ADHD(混合型)。
干预过程: 医院为其制定“医-教-家”一体化方案:
- 每周3次感统训练,释放多余精力,改善身体控制;
- 每日注意力专项训练,逐步延长专注时间;
- 家长参加“多动症家庭训练营”,学习正向激励技巧;
- 与班主任沟通,安排其坐在前排,使用视觉提示卡。
康复效果: 4个月后,课堂纪律显著改善,能安静听讲20分钟以上,作业完成率提高70%。半年后被评为“进步标兵”,亲子关系明显缓和。持续随访1年,状态稳定。
案例二:小欣,9岁,女生——“安静的多动症”被误认为“不努力”
病情介绍: 小欣外表文静,但从不主动发言,作业常漏做,考试粗心丢分,老师认为她“不认真”。家长发现她做作业时频繁发呆、咬笔、抠橡皮,效率极低。经广东六一儿童医院评估,确诊为ADHD(注意力缺陷型)。
干预过程: 针对其“内向型多动”特点,制定个性化方案:
- 开展认知行为训练,提升自我监控能力;
- 使用“番茄钟”法分段学习,减少疲劳;
- 进行视觉注意力专项训练,改善粗心问题;
- 家庭建立固定作息表,减少干扰源。
康复效果: 3个月后,作业效率提升,漏做现象减少,考试成绩明显进步。半年后,老师反馈其“变得主动了”,家长感慨:“终于明白她不是懒,而是需要方法。”
Q5:给多动症儿童家长的建议?
A:
广东六一儿童医院长期专注于儿童多动症的精准诊断与系统康复,秉持“科学干预、医教融合、家庭赋能”理念,帮助无数多动症孩子走出困境,重拾自信与学业。
多动不是错,而是需要特别支持的信号。科学应对,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关注微信,及时了解医院信息,也可24小时预约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