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时间:2025-09-02
问:什么是读写障碍?它能自愈吗?
答:读写障碍,医学上称为“特定学习障碍(书面表达型或阅读型)”,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主要表现为儿童在智力正常、教育机会平等、无感官缺陷的前提下,在阅读、书写、拼字或表达方面显著落后于同龄人。
常见表现包括:
关于“能否自愈”,答案是:
读写障碍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消失或“自愈”。它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神经认知差异,若不进行科学干预,问题会持续影响孩子的学业表现、自信心和心理健康。许多未经干预的儿童在进入高年级或成年后,仍可能在文字处理、写作表达等方面存在困难。
然而,读写障碍是可以有效改善的。通过早期发现、专业评估和系统训练,孩子的读写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升,甚至达到正常水平,顺利适应学习和生活需求。
问:广东六一儿童医院在读写障碍诊疗方面有哪些优势?
答:广东六一儿童医院长期专注于儿童学习困难、注意力问题及神经发育障碍的临床干预,设有专门的学习能力评估与训练中心。医院秉持“科学评估、精准干预、家校协同”的理念,帮助读写障碍儿童突破学习瓶颈。
诊疗特色包括:
问:能否分享两位在该医院接受干预后取得显著进步的真实案例?
答:以下是两位孩子在接受系统训练后学习能力大幅提升的真实经历(已隐去个人隐私信息):
案例一:小杰,7岁,小学一年级
小杰智力正常,但语文成绩长期垫底。他写字经常左右颠倒(如“我”写成“找”),拼音混淆(“p”和“q”分不清),阅读时跳行漏字,老师反映他“不用心”。家长焦虑,孩子自卑,害怕上学。
在广东六一儿童医院就诊后,经专业评估确诊为“阅读书写障碍”。治疗团队为他制定“认知训练+语言干预+家庭支持”方案:每周进行两次视觉感知与语音意识训练,强化字形辨识和拼音规则;语言治疗师指导书写技巧,纠正笔顺;同时为家长提供辅导策略,避免批评指责。
经过半年的坚持训练,小杰的错别字明显减少,能独立朗读短文,语文成绩从40分提升至80分以上。他不再害怕写作业,课堂上也开始主动举手发言,自信心显著增强。
案例二:婷婷,9岁,小学三年级
婷婷聪明活泼,但作文总是写不出内容,句子不通顺,标点混乱,考试时因书写慢常做不完题。家长以为她“懒”或“粗心”,多次批评后,孩子变得抗拒写作,情绪低落。
在该医院评估发现,婷婷存在“书面表达障碍”,表现为组织能力弱、词汇提取困难、书写速度慢。医院为其启动“语言表达+执行功能”训练计划:通过思维导图训练提升作文结构能力;进行词汇联想与句子扩展练习;辅以手眼协调训练提高书写流畅度。
同时,心理医生介入,帮助她缓解因学业压力产生的焦虑情绪。经过8个月的系统干预,婷婷的作文从“几句话”发展到能写出结构完整的短文,书写速度提升,考试不再拖尾。家长感慨:“原来不是她不努力,而是需要正确的帮助。”
问:对于读写障碍儿童的家长,您有什么建议?
答:首先,请理解:孩子的“写错字”“读不顺”不是态度问题,而是能力上的挑战。批评和施压只会加重孩子的挫败感和自卑心理。
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只要方法得当、干预及时,读写障碍的孩子完全能够克服困难,发挥潜能,拥有光明的未来。
关注微信,及时了解医院信息,也可24小时预约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