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时间:2025-09-02
Q1:什么是读写障碍症?它有哪些主要表现?
A1:读写障碍症,医学上称为“特定性学习障碍”(以阅读和书写困难为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属于学习困难的一种。它并非由于智力低下、视力或听力问题、教育缺失或情绪障碍引起,而是大脑在处理语言信息时出现特殊困难。
主要表现包括:
尽管存在读写困难,但许多患儿在绘画、动手操作、逻辑思维、口头表达等方面表现正常甚至优秀。若未被识别和干预,容易被误认为“不认真”“笨”或“懒”,导致自信心受挫、厌学等问题。
Q2:读写障碍症应该挂什么科?广东六一儿童医院能提供哪些专业帮助?
A2:读写障碍症属于儿童发育行为问题,建议挂儿童发育行为科、儿童心理科或学习困难专科。在广东六一儿童医院,此类问题由专注儿童生长发育与心理行为的专业团队接诊。
医院通过系统评估,帮助明确诊断,排除智力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自闭症谱系障碍等共患病。评估内容包括:
确诊后,广东六一儿童医院提供多维度干预支持:
Q3:能否分享两个真实患者的治疗案例?
A3:以下是广东六一儿童医院接诊的两位读写障碍患儿的真实干预经历(已做匿名化处理):
案例一:小豪,8岁,小学二年级男生
小豪聪明活泼,数学成绩优秀,但语文始终跟不上。每次听写几乎“全军覆没”,作文写不出几句话,阅读理解题看不懂题目。老师反映他“学习不认真”,家长每天陪写作业到深夜,仍不见起色,亲子关系紧张。
经学校心理老师建议,家长带小豪到广东六一儿童医院就诊。经专业评估,发现其智力正常,但存在显著的“书面表达障碍”和“阅读解码困难”,诊断为“特定性学习障碍(读写障碍)”。医院为其启动干预计划:每周进行两次个性化读写训练,重点强化字形辨识、拼音应用和句子构建;同时开展注意力训练,并对家长进行辅导培训,调整家庭作业方式。
三个月后,小豪听写正确率从30%提升至75%,能独立写出一段通顺的短文。家长不再一味责备,孩子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家庭氛围也变得和谐。
案例二:欣欣,7岁,小学一年级女生
欣欣性格内向,课堂上从不主动发言。老师发现她读书时结结巴巴,常把“蝌蚪”读成“蚪蝌”,写字时左右颠倒,作业本上布满涂改痕迹。她越来越害怕上学,一提写作业就哭闹。
家长带她到广东六一儿童医院儿童发育行为科咨询。评估结果显示,欣欣存在典型的“镜像书写”和“语音加工障碍”,符合读写障碍诊断。医生排除了视力与听力问题,并发现其因长期受挫已出现轻度焦虑情绪。
治疗采用“能力训练+心理支持”双轨模式:通过多感官识字训练改善字形记忆,配合视觉分辨练习纠正书写颠倒;同时由心理师进行游戏治疗,帮助她表达情绪,重建自信。医生还与班主任沟通,建议在课堂上多给予鼓励,减少公开指名朗读。
半年后,欣欣的书写工整度显著提升,阅读流畅性改善,开始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家长反馈:“她终于愿意说‘我今天被表扬了’。”
Q4:孩子有读写困难,家长该如何应对?
A4:家长应做到“三要三不要”:
要:
不要:
读写障碍不是终点,而是需要特殊支持的起点。在专业机构如广东六一儿童医院的指导下,通过早期识别、系统干预和家庭支持,大多数孩子都能克服困难,发挥潜能,健康成长。
关注微信,及时了解医院信息,也可24小时预约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