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时间:2025-09-04
小儿脑瘫能治愈吗?——一问一答全面解析(附广东六一儿童医院真实治疗案例)
Q1:什么是小儿脑瘫?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小儿脑瘫,全称为“小儿脑性瘫痪”,是指由于胎儿或婴幼儿在大脑发育未成熟阶段(通常指出生前至出生后2-3岁)受到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引发的一组以运动障碍、姿势异常为核心表现的综合征。
常见病因包括:早产、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严重黄疸(核黄疸)、宫内感染、新生儿惊厥、脑发育畸形等。虽然大脑损伤本身是永久性的,但通过科学干预,孩子的功能可以得到显著改善。
Q2:小儿脑瘫能“治愈”吗?如何理解“康复”与“治愈”的关系?
A:这是一个家长最关心的问题。需要明确:
脑损伤不可逆,因此“完全治愈”在医学上难以定义,但通过系统康复,绝大多数患儿可以实现“功能接近正常”或“生活基本自理”,达到临床意义上的“功能治愈”或“社会性治愈”。
换句话说,虽然大脑的病灶无法彻底消除,但儿童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神经代偿能力),通过早期、持续、科学的干预,未受损的脑区可以“接管”部分功能,帮助孩子学会走路、说话、自理生活,甚至融入普通学校学习。
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长期坚持康复。
Q3:脑瘫的治疗方式有哪些?是否只能靠康复训练?
A:脑瘫治疗是多学科、综合性、长期性的过程,绝非单一手段可解决。主要方式包括:
提示:最佳疗效来自“医、康、教、家”四位一体的综合模式。
Q4:能否分享一些真实治疗案例?
A:以下是广东六一儿童医院收治的两位脑瘫患儿的康复历程,真实展现了“功能重建”的可能性:
案例一:1岁确诊脑瘫,3年康复后入园上小学
小乐,男,1岁半时因“不会坐、不追视、四肢僵硬”就诊于广东六一儿童医院。经查,其为足月产但出生时重度窒息,核磁提示脑白质损伤,确诊为“痉挛型四肢瘫”。
医院立即启动“早期干预计划”:每周5次康复训练(PT+OT),结合头针、体针治疗,家长接受家庭康复指导。
第一年:学会独坐、翻身,手部抓握能力提升;
第二年:借助助行器站立行走,语言从无到有,能说简单词汇;
第三年:在矫形鞋辅助下独立行走,语言表达清晰,认知达标。
如今小乐已顺利进入普通幼儿园,正在为小学做准备。医生评价:“只要干预及时、方法科学,脑瘫孩子也能拥有正常人生。”
案例二:双下肢瘫痪患儿,从爬行到独立行走
小琪,女,3岁,因早产合并脑室出血导致“痉挛型双瘫”,表现为双腿交叉、尖足、无法站立。曾在多家机构康复,进展缓慢。
转入广东六一儿童医院后,专家团队制定“精准康复方案”:采用神经调控技术+步态分析训练+肉毒素注射松解肌张力+中医推拿,并配合心理疏导。
治疗3个月后:可在扶栏下站立;
6个月后:借助助行器行走10米以上;
一年后:拆除助行器,在平坦地面可独立行走,步态明显改善,能参与幼儿园集体活动。
家长感慨:“我们曾以为孩子一辈子要坐轮椅,现在她能跑能跳,太感谢专业团队的坚持与科学方法。”
Q5:脑瘫康复需要多久?什么时候停止治疗?
A: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通常需要持续数年,甚至贯穿整个儿童发育期。
结语
小儿脑瘫虽无法“完全治愈”大脑损伤,但功能的恢复与生活质量的提升是完全可能的。广东六一儿童医院坚持“以孩子为中心”的康复理念,融合现代康复技术与中医特色疗法,为脑瘫患儿提供系统、精准、个性化的治疗路径。
无数像小乐、小琪一样的孩子,正通过科学康复一步步走向独立与自信。
请记住:脑瘫不是终点,而是康复的起点。早一步干预,孩子就多一分可能;坚持一份努力,未来就多一份希望。
关注微信,及时了解医院信息,也可24小时预约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