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时间:2025-09-05
自闭症怎么治疗?——专家问答与真实案例分享
Q1:什么是自闭症?它是一种心理问题吗?
A: 自闭症,医学上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而非简单的心理问题或性格内向。它通常在婴幼儿期(3岁前)出现,核心特征是社交沟通障碍和刻板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模式。
自闭症患儿的大脑在信息处理、社交认知和行为调节方面存在先天性差异。他们可能:
自闭症不是心理创伤所致,也不是父母教育方式错误的结果,而是一种需要科学干预的发育障碍。
Q2:自闭症能“治愈”吗?治疗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A: 目前医学界认为,自闭症无法通过药物“根治”,但通过早期、系统、科学的干预,绝大多数患儿的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升,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治疗的核心目标不是“变正常”,而是:
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长坚持”。0-6岁是康复的黄金期,越早干预,大脑可塑性越强,效果越好。
Q3:目前有哪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广东六一儿童医院如何帮助自闭症儿童?
A: 自闭症的治疗必须是多学科协作、个体化、综合性的长期康复过程,主要方法包括:
广东六一儿童医院采用“医教康一体化”模式,整合儿科、心理行为科、康复治疗师、特教老师等专业团队,为每位患儿进行精准评估,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注重家庭参与和环境适应,帮助孩子从“封闭”走向“连接”。
Q4:能否分享一些在广东六一儿童医院接受治疗并取得显著进步的真实案例?
A: 当然可以。以下是两位在该院接受系统干预的患儿案例。
案例一:小轩,3岁,不看不应不指,沉迷旋转
小轩2岁时仍不会叫“爸妈”,对呼唤无反应,喜欢独自玩车轮,长时间盯着旋转的物体,不与小朋友互动,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
家人带他来到广东六一儿童医院。
康复方案:
康复效果:
经过一年半的密集干预,小轩能主动叫“妈妈”,会用手指物表达需求,能与同伴进行简单互动游戏。他不再沉迷旋转,情绪稳定,已进入普通幼儿园融合班学习。家长激动地说:“他终于‘看见’我们了,也‘听见’世界了!”
案例二:乐乐,5岁,语言倒退,行为刻板
乐乐2岁时语言正常,3岁后逐渐减少说话,出现拍手、摇晃身体等刻板行为,对环境变化极度抗拒,稍不如意就尖叫、撞头,被诊断为“儿童瓦解性障碍”(一种严重自闭症)。
家长慕名来到广东六一儿童医院寻求帮助。
康复方案:
康复效果:
经过近两年的持续康复,乐乐的自伤行为基本消失,能用简单句子表达需求,刻板行为显著减少。他能安静参与集体活动,与老师同学有简单互动。现就读于普通小学特教资源班,正在逐步适应校园生活。家长感慨:“每一点进步都来之不易,但坚持就有希望!”
结语:
自闭症的治疗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没有“神奇疗法”,唯有科学干预、持之以恒。广东六一儿童医院以专业、系统、温暖的康复服务,为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坚实支持,帮助孩子打破“孤独”的壁垒,学会沟通与连接,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每一个孩子的进步,都是爱与坚持的胜利。
关注微信,及时了解医院信息,也可24小时预约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