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时间:2025-09-05
自闭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问一答全面解析
Q:什么是自闭症?
A:自闭症,医学上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它通常在儿童3岁前起病,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社交互动、行为模式和情绪表达。
典型表现包括:
自闭症不是心理疾病,也不是性格孤僻,而是一种与大脑发育相关的终身性障碍。但通过早期干预,孩子的症状可以得到显著改善,部分孩子甚至能融入普通学校和社会生活。
Q:自闭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A:目前医学界尚未完全明确自闭症的单一病因,但研究表明,其发生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于多因素导致的神经发育异常。
主要诱因包括:
遗传因素
自闭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如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与自闭症密切相关。如果家庭中已有自闭症患儿,其他子女的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
孕期因素
围产期因素
免疫与代谢异常
部分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存在免疫系统紊乱、肠道菌群失衡或某些代谢酶缺陷。
神经生物学因素
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如神经元连接过度或不足,影响信息处理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自闭症与疫苗接种无关,大量科学研究已证实,疫苗不会导致自闭症。
Q:自闭症能治疗吗?如何干预?
A:自闭症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但它是所有精神神经类疾病中康复潜力最大的一种,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评估、早干预”。
干预目标是: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减少问题行为,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家庭、学校和社会。
现代康复采用“多学科综合干预模式”,包括:
中医认为,自闭症属“五迟”、“痴呆”、“语迟”范畴,与“心窍未开、肾精不足、痰瘀阻络”有关。通过针灸醒脑、推拿通络、中药调理、情志引导等手段,可改善大脑功能,促进神经发育,增强体质。
广东六一儿童医院专注于儿童神经发育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在自闭症的早期筛查、精准评估与综合干预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采用“医学评估+行为干预+中医调理+家庭指导”一体化康复模式,帮助孩子实现最大潜能发展。
Q:能否分享一些真实的治疗案例?
A:以下是两位在广东六一儿童医院接受干预的自闭症患儿的真实康复经历:
案例一:小杰,2岁8个月,不看不应不说话
小杰1岁后逐渐表现出异常:叫名字不回头,不与人对视,喜欢独自转圈玩车轮,语言几乎为零,常无故尖叫。2岁时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
家长带其到广东六一儿童医院,医生进行全面发育评估后,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每周5次ABA行为训练、语言治疗和感统训练,同时配合头针“醒脑开窍”、体针调理脾胃,并辅以益智健脑的中药。
经过3个月干预,小杰开始有短暂对视,能用手指物表达需求;6个月后,会说“妈妈”、“要”等简单词语;一年后,能说短句,主动与家人互动,情绪稳定,顺利进入融合幼儿园。家长激动地说:“原来孩子不是‘听不见’,而是‘打不开’,早干预真的能改变命运。”
案例二:乐乐,3岁半,刻板行为严重
乐乐对环境变化极度敏感,必须按固定路线走路,玩具必须按颜色排列,稍有改变就大哭大闹。语言仅限于仿说,无交流性,常自言自语重复广告词,被诊断为中度自闭症。
在广东六一儿童医院,医生结合其“肝郁气滞、心窍不通”的体质特点,采用疏肝解郁、开窍益智的中药内服,配合耳针调节情绪、头针促进语言区发育,并开展系统的社交故事训练和情景模拟。
治疗两个月后,乐乐的刻板行为明显减少;半年后,能接受日常变化,开始与同伴简单互动;持续康复一年,已能参与集体活动,语言交流能力显著提升。老师反馈:“现在的乐乐,像一扇慢慢打开的窗,开始看见外面的世界了。”
Q:家长如何早期识别自闭症?
A:请关注以下“危险信号”:
一旦发现异常,应尽早就医评估。广东六一儿童医院提醒:自闭症不是“性格问题”,也不是“父母教养不当”所致。它是大脑发育的差异,需要科学理解与专业支持。通过中西医结合的系统干预,每个自闭症孩子都有进步的可能,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关注微信,及时了解医院信息,也可24小时预约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