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时间:2025-09-20
从“抽搐的童年”到自由奔跑——一位癫痫患儿的康复之路:在广东六一儿童医院重拾成长的快乐
我叫陈芳,儿子小宇今年8岁。他5岁那年,在幼儿园午睡时突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老师吓得立刻打了120。
从那天起,我们的生活被彻底打乱。起初以为是“高热惊厥”,可半年内又发作了三次——有时在吃饭,有时在玩耍,毫无征兆。
每次发作,我都像被雷击中:冲过去按住他,怕他咬舌,怕他摔伤,耳边是他同学的惊呼声和老师的慌乱声。
更让我心碎的是,幼儿园委婉建议“考虑转学”,亲戚劝我“别让孩子去人多的地方”。
小宇变得胆怯,不敢和小朋友玩,常问我:“妈妈,我是不是和别人不一样?”
恐惧、无助、自责、迷茫,这些情绪日夜折磨着我。我翻遍资料,试过偏方,可孩子的发作依然反复。
我常常在深夜抱着熟睡的儿子流泪:他的未来,难道要被“癫痫”两个字定义吗?
很多家长误以为癫痫只是“抽搐”或“发烧惊厥”,但医学上,儿童癫痫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发作形式多样,包括全身强直-阵挛、失神、愣神、肢体抖动等。
若未科学管理,可能带来严重影响:
儿童癫痫的危害与并发症 |
---|
✅ 躯体伤害:发作时跌倒、咬舌、窒息、骨折风险高 |
✅ 认知发育迟缓:频繁发作影响注意力、记忆力与学习能力 |
✅ 心理行为问题:自卑、焦虑、社交退缩、情绪波动 |
✅ 教育受阻:学校排斥、学习中断、成绩下滑 |
✅ 癫痫持续状态:危及生命,需紧急抢救 |
✅ 长期药物副作用:影响生长发育、肝肾功能 |
以下是小宇接受系统干预前后的状态变化,真实记录他每一步的成长:
核心维度 | 治疗前(2023年) | 治疗后(2025年) |
---|---|---|
发作频率 | 平均每月1-2次,曾因发作住院 | 连续16个月无发作,脑电图明显改善 |
药物反应 | 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嗜睡、注意力不集中 | 药物方案优化,副作用减轻,精神状态提升 |
学习能力 | 上课走神,作业完成困难,成绩下滑 | 专注力提升,成绩重回班级中上水平 |
社交参与 | 回避集体活动,害怕被同学嘲笑 | 主动参加兴趣班,交到新朋友 |
情绪状态 | 胆怯、易哭,常因发作自责 | 自信开朗,愿意表达自己 |
家庭生活 | 家长过度紧张,家庭氛围压抑 | 亲子互动自然,全家恢复轻松生活节奏 |
在我几乎绝望时,一位病友家长推荐了广东六一儿童医院。让我感动的是,接诊医生没有只盯着“发作次数”,而是花了一个多小时详细了解小宇的成长史、发作情境、家庭环境,并告诉我:“癫痫是孩子大脑的‘信号紊乱’,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修复神经功能,而不是仅仅压制症状。”
更让我安心的是,这家机构强调儿童神经发育整体观、中西医结合、个体化康复路径,注重减少药物依赖与提升生活质量。
他们说:“我们要让小宇不只是‘不抽’,而是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自由奔跑、快乐成长。”
那一刻,我看到了希望。
经过专业评估,小宇被诊断为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医院为他制定了融合现代神经科学与中医调理的综合方案:
整个过程以儿童发展为中心,注重安全性、可持续性与生活质量提升。
如今,小宇已经连续16个月没有发作。
他重新加入了学校的绘画兴趣班,上个月还在班级演讲比赛中拿了二等奖。
上周,他第一次主动要求去儿童乐园玩滑梯——那是他发病前最爱的活动。
看着他在阳光下奔跑的身影,我忍不住泪流满面:我的孩子,终于回来了。
在众多选择中,我最终选择这里,是因为他们真正做到了:
我们的优势 | 带给孩子的改变 |
---|---|
儿童神经专科聚焦 | 专注儿童脑病,更懂孩子生长发育特点 |
中西医融合干预模式 | 标本兼治,减少药物依赖,提升长期稳定性 |
一人一案精准康复 | 治疗方案匹配个体体质与发作特点 |
非药物疗法系统支持 | 安全温和,适合儿童长期康复管理 |
真实康复案例见证力量 | 可见的转变,增强信心,点燃希望 |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经历:
请记住:癫痫不是孩子的“标签”,也不是成长的终点。
它是一种可以被科学管理的神经系统问题。
早评估、早干预、找对方向,才能减少发作,支持孩子全面发展。
我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你:康复是可能的。
当你愿意寻求专业帮助,迈出第一步时,孩子的未来就已经被改写。
愿每一个被癫痫困扰的孩子,都能被科学守护,自由奔跑在阳光下,拥有属于他们的快乐童年。
关注微信,及时了解医院信息,也可24小时预约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