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时间:2025-09-22
从“抽搐的童年”到自由奔跑——一位广州妈妈亲述孩子癫痫康复之路
我是林婷(化名),38岁,广州人。儿子小宇今年7岁。本该是无忧无虑上学、玩耍的年纪,可自从他4岁那年第一次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我们的生活就像被按下了暂停键。
起初,我们以为是高烧惊厥,可后来发作越来越频繁——有时在画画时突然愣住,眼神发直;有时在吃饭时手一松,碗筷掉落;最严重的一次,他在幼儿园午睡时全身抽搐,老师吓得立刻打了120。
每次发作后,小宇都虚弱地躺在病床上,眼神迷茫,叫他好几声才缓过神来。我抱着他,心如刀割。更让我崩溃的是,他开始变得沉默、胆小,不敢参加集体活动,甚至害怕睡觉——因为他不知道“那个怪病”什么时候会再来。
我查遍资料,试过各种偏方,可病情反复。我常常在深夜抱着熟睡的儿子默默流泪:他的人生,难道就要这样被“抽搐”定义了吗?
那种恐惧、无助、自责、绝望的感觉,像一块巨石,压得我喘不过气。
许多家长误以为癫痫是“抽风”“吓到了”或“智力低下”,但医学上,癫痫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常见于儿童期。
它不是传染病,也不是精神疾病,而是一种需要科学诊断与规范治疗的脑功能障碍。
类型 | 典型表现 | 潜在风险 |
---|---|---|
全面性发作 | 全身抽搐、意识丧失、口吐白沫 | 外伤、窒息、意外伤害 |
失神发作 | 突然愣神、动作停止、眼神空洞 | 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 |
局灶性发作 | 单侧肢体抽动、面部 twitch、感觉异常 | 发展为全面性发作 |
肌阵挛发作 | 突然肌肉抖动、点头 | 影响运动发育 |
我曾以为小宇再也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玩耍。直到一次发作后,我们在朋友推荐下走进了广东六一儿童医院医院的儿童神经专科。医生详细分析了脑电图和核磁结果后说:“孩子的癫痫是可以控制的,关键是要找对病因,科学治疗。”
那一刻,我第一次看到希望——原来,我的孩子还有未来。
对比维度 | 治疗前状态(持续3年) | 治疗后状态(持续10个月) |
---|---|---|
发作频率 | 每月3-5次,含全身抽搐 | 无发作,脑电图明显改善 |
日常生活 | 害怕独处,不敢上学 | 正常上学,参与课外活动 |
学习能力 | 注意力差,成绩落后 | 专注力提升,成绩进步 |
情绪状态 | 胆小、易惊、情绪低落 | 自信开朗,主动交朋友 |
家庭生活 | 家长高度紧张,夜不能寐 | 生活回归常态,亲子互动增多 |
安全风险 | 频繁发作,需专人看护 | 可独立活动,减少监护压力 |
在广东六一儿童医院医院,我们接触到一套精准诊断、个体化治疗、全程管理的儿童癫痫综合干预体系。他们不只关注“控制发作”,更关注“脑功能修复”与“生活质量提升”。
通过高清脑电监测、基因检测、多学科会诊、个性化用药、康复训练等手段,帮助孩子从根源上稳定脑电活动。
我第一次明白:癫痫不是“终身残疾”,而是可以科学管理的慢性病。
小宇接受的是一套分阶段、系统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整个过程专业、细致,让我们感到安心,而不是焦虑。
治疗一年后,小宇已经连续10个月无发作。脑电图复查显示异常放电显著减少。他重新回到了校园,还报名了足球兴趣班。
上个月,他在学校运动会上跑了50米短跑,虽然没拿第一,但他冲过终点时回头对我笑——
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我的孩子,终于可以自由地奔跑,而不是被“癫痫”困住。
因为大家逐渐明白:癫痫不是“宿命”,而是需要科学管理的脑健康问题。选择一家专注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与脑功能康复的机构,意味着:
✅ 专业团队协作:神经科、儿科、康复科、心理科多学科联合诊疗
✅ 精准病因筛查:结合脑电、影像、基因技术,避免误诊漏诊
✅ 个体化治疗方案:拒绝“千人一方”,根据病情定制路径
✅ 身心同步支持:不仅控制发作,更促进认知与社会功能发展
✅ 长期康复管理:提供用药指导、随访跟踪、复发预防
请相信:癫痫可控,脑功能可修,童年可回。
寻求专业帮助,不是放弃,而是给孩子一个正常成长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不被癫痫定义的童年。迈出科学治疗的第一步,或许就是他重获自由的开始。
关注微信,及时了解医院信息,也可24小时预约医生